廚房一事
有些女人生怕進入廚房,認爲一概家務事是苦差,更遑論有他們一套說詞的一些男人。
這也許是一種未經調整過來的心態;現今大多數的女人家,在雲英未嫁時都嬌生慣養———十指尖尖未曾沾過陽春水;更何況過去一些年長的婦人家,常忽略身教對孩兒正常樂觀成長,或造成心理創傷的重要性,例如常把自身對家務的勞累與積怨,在無辜孩兒的面前不斷地偏激發洩,久而久之,形成不少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,不僅對廚藝一竅不通,反而對廚房諸事望而生畏。
其實家有一老仿如一寳。說來愧疚,我的先祖母在世時精通多樣化傳統小食、糕點等,我卻未有向她老人家學得一招半式,讓一些家鄉私房美食秘訣,埋葬殆盡在嵗月的長河裏。。。由於常愛逸惡勞,較年輕時對廚藝一事、日常飲食起居等,未曾有認真深研掌握好,三餐縂是胡亂填飽了事,也許自此為家人及自己埋伏了日後對健康的各種危機也未可知。
恒古貫今,婆媳間常存矛盾與隔閡的問題,其實廚房是婆媳培養感情的最佳勝地。若為人母、婆家者等能耐心把畢生所累積的經驗與烹飪竅門,按部就班細數教與兒媳子女,而子女又能專心學習感恩,家庭幸福與融圓就在互相体恤互相関愛中滋生洋溢直永恆。
任何習慣與興趣都需時去培養。對廚藝不精的人而言,家人的合作與支持是最有效的推動力。環顧媒體今有關這一方面的賣點更不勝枚舉,如電視節目啓播及網路隨時都能下載的{美女廚房}、{台灣一百种味道}、{美食DIY}、{用點心做點心}等等,是最簡明易學的參考資料寳庫。
李鳳山師父在他的大著《飪養之道》裏,對廚藝有很好的詮釋,他說廚房是最好的練功修身養性地方,只要我們抱著喜悅、不急不徐的心態去做菜,做出來的菜餚皆是營養具備、賞心悅目、美味可口等,繼此能拿捏至爐火純青時,也就是事事領會貫通,心思靈敏機巧時。
反觀現代幾乎每個家庭都是雙薪制,也許會有人感到,在寫字樓工作了一整天,身睏肌疲,好不容易捱到安樂窩仍要在廚房幹活,這時心情難免有點苦惱。那末,如何才能把這种苦惱解除呢,李師父在《飪養之道》裏說“吃苦有兩個層面。一則是食物的味道,二則是心境的苦。除了吃東西要吃點苦(苦味應對心臟,吃點苦可以養心),心裏頭也不排斥受點苦。。。”,李師父大意是說食物的苦能養心,生活的苦可以養性,平時吃點苦頭,練就堅韌的意志力,當大禍臨頭時,就能從容迎刃而解了。。。
李師父上述的書中也曾說——[把做菜當遊戲],把它當作是一種娛樂,一種優差。此外,更能將整個廚房,依個人的喜愛佈置成個別風格與情調,在沒有任何壓力與抱怨下,輕輕鬆鬆來做菜。
廚房更是你大展身手或創意的基地,設想你若能如《飪養之道》裏,將一杯簡單的紅茶,過濾後和蘋果丁、冰糖,再加適量酸甜的果醬如桔醬或白香果醬等,入鍋熬煮片刻,起鍋前再加點檸檬汁。。。;這樣一杯風味十足的創意{平步青雲茶}獻給你的至愛,嘆後,你的賢中慧,也許會讓他頓感外面的女人皆下品。
當今多數人都說:“會做菜的男人最可愛也最受歡迎”;然而,無論男人或女人,{做菜做到沒有自己},那就是你的最高境界了。。。
20/12/13(完稿)
15.02.14(Blog)